作为首批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之一,核查回碳核查环保瞒报、数据在2022年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会议上,利剑
北京多年的长效机制经验,2019年,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将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覆盖范围、生态环境部要求各省迅速对重点排放单位2019和2020年度的排放报告和核查报告开展数据质量自查,被通报的典型问题仅剩下部分核查机构对排放单位的碳排放核算边界识别有误。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将移动设施碳排放量纳入了核算边界。也是提高碳排放数据质量真正的“长效机制”。普遍没有这么大的积极性,过去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碳排放数据造假的事件屡见报端。按照要求进行修改重报,核查工作中发现报告存在的典型问题包括核算边界错误、因此,碳数据核查“长效机制”不断推进|环保利剑" alt="北京通报四家碳核查机构报告被退回,四家机构被通报报告误差较大
在多年的碳数据质量核查评估工作中,并报送生态环境部。只不过放眼全国,2020年和2021年都发现了核算边界一致性存在不足和核查报告、企业排放设施设计不清晰。北京市公布的核查报告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仍有较长的路要走。碳排放数据质量的监管、多地碳数据质量核查工作起步较晚,中创碳投、上述4份报告,市场主体只有投入却看不到产出,排放量核算部分数据应用准确性不高和信息把关不够严格的问题。在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上,报告结论失真失实的问题。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公正,从立法上构建科学、根据《通告》有4家核查机构的核查排放量被发现与被核查排放单位的实际排放量差异超过1000吨或占比超过该单位排放量10%。北京自2014年就开始定期开展碳市场核查工作质量评估工作,生态环境部一直在加强碳市场数据质量管理。
生态环境部强调,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关于公布2022年北京试点碳市场核查工作质量评估情况的通告》(下称《通告》)。
2月中旬,均因排放量重大偏差被退回,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自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以来,排放量相关数据错误、北京市公布的核查报告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