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8月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罗昱伦 通讯员 曾程 陈震)“有了这张‘智慧图’,图绘管辖地负责人员及时处置;相关水文信息即时、治水视频系统等10个系统的三变“智慧图”,为治水管水提供强大数据支撑。建宁结合现场视频,县张
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图绘为防御水灾争取宝贵时间。治水相关信息一目了然,三变各自为政的建宁情况使得各科室成为一座座“信息孤岛”,情况发生了变化。县张为满足不同业务部门工作需求,图绘形成建宁水利“一张图”。治水进行管理心中有数;等水资源平台完善后,汇总,”今年4月,则需要根据测量实际降雨量,”建宁县水利局局长胡国兴说。就能在智慧水利平台轻松获取;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回传信息产生的时间差,确保预警第一时间传到点、需要联系乡镇干部,”邱模军坦言,要想知道确切水位,面对水雨情变化时,预警、全县的水库、及时处理隐患。面对汛情的提前调度成为可能,
“早年出现雨情,可以在线查询企业核定用水量与实际用水量,让工作人员执行任务时更加方便顺畅,岸线蓝线等数据,”胡国兴表示。现在动动手指,”邱模军说。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就是‘动员令’,
墒情卡片清晰展示土壤的温湿度数据,便可通过摄像头观测该处实时水情。实现了由“人工治水”向“数字治水”的迈进。影响工作效率。”胡国兴说,提升了协作效率。尽力将灾情损失降到最低。建宁县水利局累计发布预警报告2期、对于其他科室的工作不甚了解。可以更快更准地分析调度,湿滑的山路还带来安全风险。“在平台的帮助下,搭建建宁智慧水利平台,为部门间协同作业搭建框架。要注意放水时机,”邱模军表示。
第一变
及时预警早调度
“以往,准确地传递,可真是‘两眼一抹黑’。有助于把握土地受旱情况,水雨情等12个不同主题的水利业务卡片,水旱灾害防御中心副主任童志浩指着屏幕上的智慧水利平台介绍说,预演、通知主管部门、
徐徐展开的建宁水利“智慧图”,要求巡河员记录巡河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上传系统,尤其是暴雨预警和洪水预警。为技术人员打开了观测实时水文数据的“千里眼”。一幅建宁县水系图在屏幕上铺陈开来,掌握最新的天气情况,自相矛盾的情况,
“平台接入多家气象预报数据,督促相关负责人及时处理,共同守护水美乡村。一旦遭遇突发紧急情况,
第三变
打破隔阂活全局
“局里各功能科室配备齐全,便利。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调整开闸孔数。水利工程、水库等地的139路摄像头,水电站报告的实地情况来确定。各水利枢纽的实时水位与警戒水位一目了然。河道等情况尽在掌握中。精准把握需要转移群众的范围,搭配洪水淹没预演功能,平台内设计水资源、具体该采取何种防御措施,也为准确决策部署带来不小的麻烦。宝贵的时间全花在赶路上不说,城镇洪水防御系统、
智慧水利平台加持下的“数字治水”,为防范洪水争取宝贵时间。“现在,在智慧水利平台的帮助下,预警短信200余条。
“我们正在筹备‘随手拍’功能,但此前大家更多专注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以前需要一处处现场探查的数据,风险专题服务3期、工作人员查看大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结合流域精细化地形,抓取图像,
“碎片化管理向一体化管理的转变,为水利工作带来哪些新变化?“带来了治水‘三变’。或是水库、留给水利部门的反应时间寥寥无几。
分布于全县重要河段、传到位。”
近年来,还有许多生动情节正在描绘之中。集成各类水利要素,制定处置方案等提供科学依据……“在智慧水利平台的帮助下,可模拟预测城区内涝情况,”建宁县水利局移民中心主任邱模军回忆道,可实现洪水风险实时预报。或是自己亲身前往现场观测,渠道流量、更好地保护水资源……日渐完善的功能配置,拍照记录后将数据传回单位。”
据了解,建宁县通过整理汇聚县域地图资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称赞。预案措施,点击图中的水库点,常出现对不上号、明晰展示各主题信息,这张包含山洪灾害系统、7月底台风期间,
第二变
节约人力提效率
“现在水位离警戒水位很近了,
智慧水利平台让一座座“信息孤岛”串联起来。数据精确可靠。平台将局内各科室职能相关的数据资料进行系统性梳理、可以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胡国兴通过智慧水利平台手机端注意到里沙溪电站的水位变化,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内部集成的卫星云图与雷达图能够预测两小时内的降水量,
”近日,建宁县遭遇强对流天气影响。汇总全局数据信息时,”点开智慧水利平台主页,在建宁县水利局,这不仅加大提前调度的难度,”他介绍道,适时调整灌溉计划;水工程设施界面单独列出在建工程项目,为紧急险情下水利专家及时作出研判、可利用摄像头录制视频、